• <nav id="pf7gl"></nav>
    <rp id="pf7gl"><object id="pf7gl"></object></rp>

  • <rp id="pf7gl"><span id="pf7gl"></span></rp>

    <em id="pf7gl"></em>
  • 人物訪談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人物訪談
     
    獨家專訪王先廣:創新找礦模式,助力生態脫貧(上)
    來源:中國粉體技術網    更新時間:2020-08-18 17:30:42    瀏覽次數:
     
    獨家專訪王先廣:創新找礦模式,助力生態脫貧(上)

      王先廣,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江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主任。曾當選第七屆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第九屆江西省地質學會秘書長,《江西地質》與《江西地學新進展》副總編;2015年榮獲國土資源部“十二·五”科技與國際合作先進個人,2019年榮獲我國地質行業最高榮譽“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出版專著4部,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7篇;獲自然資源部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R1,2018),國土資源部和江西省政府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2R2,2015、2019),地質礦產部地質勘查進步獎三等獎1項(R3),中國地質學會全國“十大找礦成果”2項(R1,2015、2018),中國地質學會全國“十大科技進展”1項(R1,2019),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十六屆、第十七屆優秀地質勘查報告特等獎(R4)和二等獎(R5)各1項。

      
      近年來,王先廣教授及其團隊在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勵精圖志、砥礪奮進,在找礦突破、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江西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流業績,為江西地區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共新發現中-超大型礦床36處,其中超大型4處,大型7處,包括發現朱溪世界最大鎢礦床,建立了“黑色碎屑巖+碳酸鹽巖+構造+巖漿巖”的“朱溪式”成礦模式;探獲新余世界最大硅灰石礦床,助力新余市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發現全球首例淺變質巖風化殼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開創全球淺變質巖中尋找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的先河;創建了九瑞地區“上銅下鎢”勘查模式;建立原中央蘇區縣“地熱水+”生態脫貧模式,服務江西省生態文明建立。為此,中國粉體技術網近日專程前往江西,對王先廣教授進行了專題采訪。
      
      中國粉體技術網:三十余年來,您長期在野外一線開展礦產勘查和技術管理工作,早期20年更是每年野外時間超過8個月,地質人的這種精神實在可貴可敬。相信您對江西的礦產資源情況一定很熟悉,請您首先給我們介紹一下江西的礦產資源情況。
      
      王先廣教授:我省是全國主要的有色、稀有、稀土礦產基地之一,銅、鎢、鈾、鉭、重稀土、金和銀礦被稱為江西的“七朵金花”。截至2017年底,全省發現各種有用礦產193種(以亞礦種計),列入2017年礦產資源儲量統計的礦產131種。探明的礦產資源保有儲量在全國居前十位的有89種,其中居首位的有:鎢、鉭、銣、鋰云母、重稀土、碲、化工用白云巖、滑石、陶瓷土、玻璃用脈石英、粉石英、飾面用板巖等12種;居第二位的有:鋰輝石、鋰、鉈、銫、伴生硫、保溫材料用粘土、電氣石、光學螢石、飾面用大理巖、麥飯石等10種;居第三位的有:銅、鈹(綠柱石礦物)、銀、鋯、硒、輕稀土、普通螢石、冶金用砂巖、化肥用灰巖、葉臘石、水泥配料用頁巖、水泥用輝綠巖、飾面用輝石巖、透閃石等14種。
      
      中國粉體技術網:據我們了解,這些年您帶領團隊在地質勘查方面收獲頗豐,都有哪些收獲,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嗎?
      
      王先廣教授:近十年來,江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地質勘查成果顯著,先后探獲中型以上礦床36處,其中有2處為世界最大礦床,一個是浮梁縣朱溪鎢礦,另一個是新余石竹山硅灰石礦;另外,廣豐區許家橋-楊村黑滑石礦也是世界級超大型礦床,目前正處于勘查階段,今年年底就會有儲量成果。除此以外,我們在銅礦、稀土、錳礦、鐵礦等礦種勘查方面也取得了比較大的成果。為了保障中國景德鎮“瓷都”產業的延續,我們也部署了一系列優質高嶺土、瓷土、瓷石、紫砂等礦產勘查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特別是在弋陽縣發現了超大型瓷石礦產,經過一系列工業試驗,一級品礦石可達到超大型礦床,可以有效緩解景德鎮陶瓷原料供應問題。
      
      經過十年的勘查,我們摸清了江西廣豐區黑滑石基地的家底,該礦區共有南、北兩條礦帶,現在只對南礦帶進行了普查和詳查,探獲的黑滑石資源量已接近1億噸,可以說廣豐地區黑滑石資源潛力巨大,規模也應該是世界級的大礦。該礦區黑滑石極具特色,顏色為黑色,鎂高鐵低,用于陶瓷領域非常受歡迎,用量大,價格也不斷攀高,還供不應求;黑滑石中所含的碳為納米級別,滑石本身粒度較細,整體質量好,這個項目我們計劃與科研院所、高校聯合攻關,依托資源優勢,研發出一系列新的高附加值產品,進一步延伸滑石產業鏈。
      
      中國粉體技術網:您和您的團隊探獲了如此多的礦產資源,那么在后續的加工利用方面,您有什么建議呢?另外,從事地質勘查這么多年,有沒有讓您覺得比較難忘的事情和我們分享一下?
      
      王先廣教授:礦業企業,特別是非金屬礦企業,不僅僅是辦礦山的問題,我們雖然有資源優勢,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礦產,但不能只賣原礦,不考慮產品附加值的提高,一定要通過科技創新,形成聯合體,提高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從而凝聚成產業競爭力,方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從吃苦精神上來講,我們搞地質的風餐露宿是家常便飯。我記得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為了尋找鎢錫礦,我們在千米以上的高山上進行地質填圖和礦點檢查,60公里以內荒無人煙,在山上的原始森林里,從駐地到山上就是一天,然后模黑返回駐地,當時年輕想著在山上住一晚,明天下山豈不是更好,我們帶著餅干干糧和衣服就上去了,但現實與想象還是有很大差距,思想準備也不夠充分,到了山頂才發現,上面全是灌木叢,不僅有荊刺,草叢比房子還高,非常容易迷失方向,風特別大,幻想的篝火晚會根本不可能,饑寒交迫,無法睡覺,只能抱團取暖,雖然很艱苦,但是我們堅持下來,第二天繼續工作,下山的時候腳上都是血泡,隨身帶的草帽、水壺都不知道什么時候弄丟了,但是我們所采的樣品一個都沒少,全部帶回去了,也發現了新的礦點。這樣的經歷讓我一輩子受用很大,只要勤奮,不怕吃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是會有成果的,也很有成就感,從此之后我就愛上了找礦,到現在幾十年了,我們一直在從事找礦工作,不斷跟新老同志學習新知識、新方法,組織上信任我組建了江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我們這個團隊近幾年找礦成果豐碩,也發現了幾個世界級大礦,這讓我們感到特別榮幸。
      
      中國粉體技術網:我們知道,您和您的團隊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其中一項就是成功建立了蘇區“地熱水+”生態脫貧模式,這種模式是如何運作的?經濟效益如何?
      
      王先廣教授:江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成立以后,為了推進江西省生態文明建設,我們在綠色礦種、綠色勘查、綠色礦山、綠色崛起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比如說地熱水,我們在江西省探獲地熱水礦床36處,并將石城縣作為重點,建立了“地熱水+”脫貧模式,主要是通過綠色資源、產業規劃、功能定位等推動產業發展;從2010就開始對石城縣進行地熱水勘查,當地地熱水溫度高、質量好,是很好的理療型地熱水,出水量每天可達到1萬多立方米,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石城縣縣委縣政府也高度重視,專門出臺了地熱產業規劃,大力發展石城縣溫泉經濟,打造了一系列“地熱+”旅游產品,包括地熱+民生、地熱+農業等;到2018年,石城縣通過地熱水開發,成功脫貧,旅游人數由原來的每年幾萬人發展到500多萬人,是石城縣的經濟產業支柱。
      
      中國粉體技術網:正值大學生擇業階段,對于正在從事這個行業以及未來將要從事這個行業的年輕人有什么想說的?
      
      王先廣教授:探求地球科學永無止境。通過我們的勤勞和智慧,能夠把地球存在的物質變成為人類生活所使用,其樂無窮。
      
      因篇幅所限,更多采訪內容我們下期推送見。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粉體技術網官方微信(粉體技術網)
     
    相關信息 更多>>
    獨家專訪王先廣:創新找礦模式,助力生態脫貧(上)2020-08-18
    獨家專訪王先廣:創新找礦模式,助力生態脫貧(下)2020-08-19
     
    我要評論

    人物訪談 更多>>

    企業動態 更多>>

    熱點綜述 更多>>

    天天煮天天舔天天射天天日天天操,亚洲华人天堂网站福利,天天射天天爱夜夜做,婷婷国产在线视频91
  • <nav id="pf7gl"></nav>
    <rp id="pf7gl"><object id="pf7gl"></object></rp>

  • <rp id="pf7gl"><span id="pf7gl"></span></rp>

    <em id="pf7gl"></em>